五云“悦”湖

□刘世平

五云以“菜”闻名,蔬菜因“湖”而兴。

好山好水好地方。近日,徜徉在赣县区五云镇祥云湖畔,但见波光粼粼、郁郁青青,岸边小康楼鳞次栉比、点缀其间,宛若一幅写意画卷。


(资料图)

清代乾隆年间,礼部尚书王懿修途经五云,留下“五云桥畔看花时,独发春荣富贵姿”的名篇,把“五云”二字留在浩瀚时空里。新中国成立后,五云人民依托境内的青山碧水,开山种油茶、引进沙田柚、深耕食用菌,掀起发展产业的热潮。

信步在五云田间地头,但见蔬菜大棚整齐划一,棚内各类时蔬长势喜人,菜农们忙着摘菜、过秤、装车;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修到大棚旁,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农运车跑得正欢。村民们笑称,五云路上如果堵车,那很多地方的蔬菜供应会紧张起来。

村民的玩笑话,透着对当地蔬菜产业的满满自信。如今,全镇蔬菜产业种植规模达9800多亩,年产值近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赣州中心城区的“菜篮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五云的蔬菜为何这般好?五云在实践中给出答案:好山好水好种菜。

回望过去,五云也走过弯路。面对近千亩祥云湖水面,一心想着致富的村民,在这里网箱养鱼、开建猪栏;眼瞅着种菜能来钱,有村民种菜不顾品质重数量,一味地贪大求快。那时的五云,祥云湖臭味弥漫、水面萎缩,种菜效益递减,菜地里叹气连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一湖清水,维护好蔬菜品质,五云的路才能走远。当地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先后关停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249家。顺势成立了合作社,对全镇的蔬菜种植立规矩、定标准,统一用水、严控药肥。与此同时,依托山水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蔬菜种植+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五云旅游品牌。

在祥云湖畔,镇里的同志向我们讲述了为保护一湖清水向村民三鞠躬的经历。原来,在关闭禁养区内养猪场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钉子户”,无论镇村干部怎样做工作,就是“油盐不进”不肯搬。

一个夜里,镇干部再次上户做工作。在沟通中得知,不肯搬的原因是害怕以后没出路,一家人的生活没着落。镇领导当场表示,养猪场关了,就扶持他种菜,等做起了乡村旅游,还可以到景区打工。

“你要是能说到做到,我给你鞠三个躬。”村民说得真切。

“你要是真会搬,我也给你鞠三个躬。”镇领导应得真诚。

当场,干部群众当着大伙儿的面互相鞠躬。第二天,养猪场关闭了,镇干部去上户帮忙时,特地带上了镇里的农技员,当场指导蔬菜种植。昔日的生猪养殖户,如今变成了响当当的蔬菜种植户。

生态好转,翩翩白鹭飞回了祥云湖。去年夏秋时节,不少地方因重度干旱面临“滴水难求”,而在五云镇,得益于祥云湖的清水,境内蔬菜青翠依然,汩汩清流滋养着大片农田和菜地,助力当地丰产丰收。

“祥云湖的水不仅浇灌了菜,还带来了财。”说话的是夏潭村党支部书记谢瑞山。在他的介绍下,我们来到濒临湖畔的祥云湖紫薇小镇景区。

刚到景区,便遇上了参加赣州市冬令营的孩子们,他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参加拓展训练,口令声响彻山野。在七彩滑道、山地越野车、网红桥、森林魔网等项目前,游客们跃跃欲试、放飞身心。“网红民宿、团队拓展、研学活动,这都是我们主打的项目。”景区负责人廖晓明介绍,祥云湖紫薇小镇景区目前共有项目25个,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年接待游客达到22万人次。

“这个景区不仅自己赚钱,每年还给村集体增收12万元以上,带动22个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谢瑞山补充道。

山明水秀,清清湖水引来八方游客,带富了一方乡亲。一车车蔬菜走出大山,直通大湾区,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菜农刘诗亿感慨道,现在经常都有外地的游客上门来,地里的蔬菜、家里的土鸡蛋,十分抢手。

正是这条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做旺旅游的路子,让夏潭村一次次在全国“亮相”。五云乡村振兴的案例连续三年被人民网评为年度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热潮中的一抹亮色。

眼下,五云镇夏潭村、上丹村、大岭村、南田村串珠成线,助力五云在赣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市级示范镇建设中“大显身手”,当地的蔬菜因富硒和富锌更是俏销各地。五云、沙地、湖江等三个乡镇又主动携手抓旅游、兴产业,使得105国道旁的这块区域一举成了赣吉走廊乃至江西南部的活跃板块。

五云有好“水”。返回城区的路边,五云水港码头项目施工正酣。用不了多久,祥云湖的农产品将从这个码头出发,汇入赣水,抵达长江,驶向全国各地。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