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箱的钱都去哪了?和尚开箱要有三人在场,里面的讲究有很多

文案|艺述史  


(资料图片)

艺述史官方原创

盛满了众生的善意和期望

01 

点燃一根香,虔诚地供奉到佛像前,之后诚心地跪拜,这是多数人来到寺庙后会做的事。

在此之后,还会有人从包里掏出颜色各异的纸币,投放到佛前小小的红箱子里。

这个小箱子就是功德箱,正如其名,对于香客来说,往里面放了钱,就是积累了功德。

一米见方的箱子里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纸币,盛满了众生的善意和期望。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钱会去往何方?

02 

小小的功德箱大有来头

说起功德箱,没人能说清楚它具体的来历,不过有一种说法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建起的寺庙越来越多。

如果足够幸运,恰逢本朝的统治者喜好佛学,那么朝廷就会有专门的资金以供寺庙的运营维护。

在地方上,也会有一些爱好佛理的高门大户,这些乡绅为了积攒福报,也会给寺庙捐赠一些钱财。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有朝廷或者地方财主的支持,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就只能依靠信众送来的香火钱。

因为和尚是不能通过做生意这样的方式赚钱的,如果这样做了,就是犯了“菩萨戒”,这是对克己修身信念的破坏。

真正虔诚修行的和尚只接受“四事供养”,也就是食品饮料、医药、衣服、座具这四样东西。

他们在寺庙之外的地方不会接受信众的金钱供养,信众想要供奉金钱,就要去正规的寺庙捐赠香火钱。

为了便于接受信众们的资助和供养,慢慢地,寺庙里就出现了功德箱。

03 

给功德箱捐钱却“没有功德”?

本质上功德箱的设置是源于香客们虔诚的心,无论捐赠的钱财多少,都是一份心意。

可是有些寺庙里却出现了功德榜这样变了味的东西,谁捐的钱多,谁的排行就靠前。

其实,这是对佛法理解不深的人才会纠结的事情,因为无论给寺庙捐多少钱,都是“没有功德”的。

根据佛教的传说,在释迦摩尼涅槃之后,原始佛教分裂成为两个部分:

一为上座部,二为大众部。

上座部,就是分布在东南亚这些国家的佛教分支,也叫做小乘佛教。

而大众部,就是目前流传在我国的大乘佛教的前身。

虽然都属佛教,但是两个分支对于佛教教义的解读还是不一样的。

上座部的教义是不储蓄钱财,不能随意收取施主财物上的馈赠。

大众部则不同,如果在托钵乞食的过程中错过了施主吃饭的时间,有的人家里会没有食物,那么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接受部分小财去购买粮食。

因此,允许接受钱财这件事情,就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到了现在的情况,很多寺庙都会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捐赠。

功德箱,就是接受捐赠的一种方式。

然而在《六祖坛经》中却有这样一段话: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功德”这件事,需要依靠自身的修行,而不是依靠外界的供奉。

想要积累功德,就必须精进自己的智慧,由内而外,自省克己地修行。

所以说,给寺庙里的功德箱捐钱积累的并非是“功德”,那么捐钱的作用何在呢?

04 

捐钱有什么用?

在大乘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南北朝的梁武帝是一位非常爱好佛法的统治者,他经常给大肆动工建造寺庙和佛像,还亲自焚香沐浴,手抄经书。

他这样统治万民的皇帝,动辄就是豪掷千金,给寺庙捐赠的钱肯定比那些功德榜上的人多多了。

梁武帝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修建了480座佛教道场,护持了上万的出家人。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感慨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觉得,自己如此诚心实意地礼佛,肯定积攒了很多的功德。

于是他召见了达摩祖师,想要询问自己的功德如何。

“我建造寺庙、普度众人,还修建佛像,亲自手抄经书,是不是有很多功德啊?”

可是他却没有从达摩的口中听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达摩只是淡淡开口:“并无功德。”

这对梁武帝来说哪儿能受得了啊,自己建了这么多佛像,还放下身段去誊抄经书,凭什么说没有功德?那此前做的这些事情不统统白费了吗?

一怒之下,梁武帝把达摩赶出了宫殿,不再搭理他。

达摩祖师说错了吗?没有,其实他说的是实话,梁武帝做的这些事确实没有功德,但他修的是另外一种东西——福德。

功德是内在的修行,必须依靠自己去参悟佛理,单纯依靠钱财的捐赠是没有用的,只有看破世间的种种规律,才会积累功德。

修布施供养,那是修福,梁武帝去捐钱建寺庙,修的是福德。

就好比种田,捐钱类似于挥舞锄头种地,你认真劳作,在这块“福田”上才会结出福报的果实。

梁武帝因为达摩祖师的三言两句而动怒,这叫做“着了相”。

他这么容易受到外部评价的干扰影响内心,这说明他内在的修行并不足够,所以达摩祖师才说他“并无功德”。

因此往功德箱里投钱,修的是福德,而非功德,不如管它叫做“福德箱”。

05 

和尚怎么处理功德箱里的钱?

其实不必在意往箱子里投了多少钱,心意到了,福德也就圆满了。

在某种程度上说,平静地看待捐赠钱财的金额大小,也算是一种功德的修行。

因为不为外物所动,坚定地坚持自我,至于“功德榜”的名利之流都与自己无关,那么内在就是得到了一种锻炼,功德自然圆满。

如何处理功德箱中的钱财,对于和尚也算是一种修行。

“财、色、名、食、睡”,被称作“地狱五条根”,而财之一字,首当其冲。

如果和尚没有正知、正见,就不能保持正念,那么在“财”字这关上就会出现大问题。

很多寺庙都有规定,开功德箱的时候,必须好几个人同时在场,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也要保持自我的约束。

其实随着我国对宗教的管理越来越完善,很多寺庙的功德箱都变得逐渐正规了。

放在寺庙的箱子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开口竖直向上,这种是由国家定期整理的,里面的钱一般用于寺庙的维修和建设,毕竟现在很多寺庙已经成为了景区。

第二种是开口朝前,这种箱子里的钱就归寺庙自己支配,但是随着国家对佛教文化产业的投入,寺庙也并不依靠功德箱里的香火钱来维持运营了。

一般这里面的钱都会再捐给社会上的组织,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佛法无边,帮助芸芸众生才是真理。

总的来说,功德箱内的钱财只是寺庙收入的极小一部分,因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投入,现代寺庙的运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在时不时就兵荒马乱、政权更迭的古代,寺庙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06 

古代寺庙的收入从哪里来?

佛教建立之初,僧人们都是“持钵出丐”,拿着一个钵去化缘,只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可是随着信徒越来越多,僧人越来越多,建立起寺庙,需要造佛像,花销就大了起来。

仅仅是依靠平时化缘得来的口食,肯定不足以支撑一个寺庙的运营,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一个结实的靠山。

那么在古代,最大的靠山是什么呢?自然就是作为统治者的皇室了。

还是那个南北朝的梁武帝,虽然脾气不太好,但是为了礼佛,他先后四次“舍身为僧”。

大臣们一看这还了得,自家的皇帝跑去当和尚,那这个国家谁来管啊,就连忙用钱把梁武帝给“赎”回来。

就这样你来我往,通过这种略带奇葩的方式给寺庙送了四亿钱,算是变相给寺庙捐赠了。

像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名气可比梁武帝大多了,也和寺庙关系匪浅。

有次李世民和王世充在中原打了起来,战况十分焦灼,难分上下,不知道突破口在哪儿。

这时一名少林寺的武僧把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给掳走了,这一下子,就让王世充分了心。

打仗的时候最忌讳主将分心,王世充的心境一乱,他的部下们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李世民赢了,而少林寺在这场大战中立下了大功,于是他赏赐给少林寺“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除了背靠皇室这座大山之外,寺庙自身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毕竟依靠朝廷赐下来的土地,僧人们也拿起了锄头耕地。

田园百顷,净人百房,车五十辆,绢布二千匹”,这是唐高宗某次赐给一座寺庙的田产,按照现代的计量单位换算,大约是150亩的土地。

这些土地是皇上赏赐的,可不能荒废着,自然便是用来耕种了。

其实,中国最早的金融业也和寺庙有关。

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叫褚澄的官员就曾经用一万钱向寺庙赎回了自己兄长抵押在此的“白貂坐褥,坏作裘及缨”。

这是比较早的有关典当行业的记载,抵押物品的事情就发生在寺庙里,叫做“质库”。

除了典当行业,古代的寺庙还从事着高利贷的活动。

比如“僧邸粟”,表面上是为了赈济灾民,但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来寺庙借钱。

发展到后期,寺庙与官府开始合作,成为了地主官僚放贷欺压百姓的方式。

汉学家伯希曾经研究过一个寺庙,发现他们的收入有三分之一都来自于高利贷。

到了宋代,这样的质库被称作“长生库”,大诗人陆游对这样的现象深恶痛绝。

他愤怒地批判到:“今僧寺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至为鄙恶。”朝廷对于这种现象,必须“设法严绝之。”

不过这些都是旧社会的糟粕,是要批判的,真正以慈悲为怀的佛者,心系天下苍生。

虚云和尚年谱》记载了发生在民国十五年的一件事情。

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兵抢占了民房民田,附近的成千上万名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家园。

迫不得已之下,乡亲们只好向寺庙求助,僧人们见到这样不公的事情自然是非常愤慨,但是又没法和有枪有炮的官兵硬碰硬。

不过当时有一条规矩,就是官兵不能插手寺庙的事情。

于是僧人就把这几千名农民收留在寺庙中,带着他们一起耕作,一起分配粮食。

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又把这些人送回到原来的家里,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寺庙的各种乱象被取缔,宗教事务的管理逐渐走向规范。

那些借由佛教名义欺骗百姓的人,并非真正心善向佛,而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以往各地功德箱内的钱财会被寺庙景区挪作个人私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是对人们善意的不敬,在国家的大力整治下,这样的情况几乎被杜绝了。

来往香客匆匆,投进功德箱的钱财,皆是源自于一份心系苍生的善意,唯有自省、慎独,才是对自我更好的修行。

那么你对佛法和功德箱有什么理解呢?

END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